ibet国际集团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ibet国际集团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着手“小、情、美”,切实抓好德育

摘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是德育的生命力。强调权威、强调统一、强调服从的以知识为本的德育观与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和学生道德品性日渐呈现出复杂多变的状态极不适应,越来越受到挑战,并表现出极大的局限性。因此,学校德育只有开阔眼界、明确思想、更新观念、创新方法、勤于反思、从“小、情、美”着手,做到学生兴趣所在,德育所在;困惑所在,德育所在;问题所在,德育所在;发展所在,德育所在,才能切实抓好德育,不断地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

必修课和选修课学完之后,我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受益非浅,真诚地感谢各级领导为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如此好的学习机会。下面我结合所学的课程与学校实际来汇报一下我们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一些做法,请老师批评指正。我汇报的标题是:着手“小、情、美”,切实抓好德育

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的首要工作,是保证学校正确的办学方向和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在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德育的外延扩大了,德育与其他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更密切了,但如果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学校德育就有可能被淡化或被“实用化”。

一、有关德育工作不同国家的情况比对

我国的德育工作,从“中学德育大纲”到“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十八大报告“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从“赏识教育”、“生命教育”、“成功教育”到“道德体验”等等,可谓是文件众多,领导强调,方法多样,成绩也算明显。

韩国人深刻地认识到,道德教育决非一朝一夕之功,而要真正渗透到日常实践中去。由此,他们十分重视青少年的养成教育,强调“坐而言不如起而行”,通过设置“道德教室”,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训练。仅礼节教育方面就具体包括:1、个人生活礼节,如坐、立、走的姿势,与人谈话时的语调、眼神及面部表情,接递物品时的举止;2、家庭生活礼节,如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亲戚邻里的礼节;3、学校生活礼节,如对老师、前辈、同窗的礼节,上学、放学时的见面礼、告别礼;4、社会生活礼节,如在社会交往中的鞠躬礼、举手礼、注目礼、对拜礼以及各种称谓;5、国家生活礼节,如对国旗、国歌的礼节等。

德国则进行“朴素道德”教育。“朴素道德”理论由当代德国教育家鲍勒诺夫提出。他认为人类社会中实际蕴涵着一种更一般、更纯情、更基本、更长久保持同一性的道德,如诚实、信赖、同情心、爱、关心等,它们是一切道德的基础。朴素道德具有自然健全性,是基于人类本性和社会生活的,也可以说是人的天性流露。朴素道德包括下列要点:1、要自觉忠实地完成每个人在特定活动范围内的责任;2、要老实坦诚地和人交往,踏实、正直,做事不半途而废;3、同情他人和理解一切有生命东西的痛苦,乐于帮助处于困境的人;4、尊重他人活动的权利,与人为善;5、言行举止端庄,注意倾听别人意见,做受人敬重的人。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K?瑞安提出了新的道德教育中应做到五个“E”:即Example(榜样),教师应成为道德品质优秀的典范,并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历史和现实文化中的英雄人物,使之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并且让学生善于发现自己身边的榜样;Explanation(解释),教师不再简单地向学生头脑中填塞社会的规章制度,而是同他们进行有关人类高尚道德的对话,只有对话才能使学生受到启发;Exhortation(劝诫),就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励和规劝,可以通过精心推理的方式进行;Environment(环境),教师要创造一个道德教育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期望,感受到彼此的相互尊重与合作,从而有助于学生产生利他主义的思想和行动;Experience(体验),教师在教育学生中,教会他们一些有效的助人技能,有计划地安排校内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之有机会体验并且逐渐内化各种道德观念。

日本的国家课程大纲明确要求学校通过日常活动(如打扫校园、照看小动物和植物等)和专门活动(俱乐部、学校委员会、远足参观、志愿者活动等)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这些活动在日本的所有中小学都是统一的,就像各学校随处可见的鼓舞士气的标语一样。

二、身边有关德育工作情况的追忆

孔子曰:“知止而后又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重新审视我们的德育工作,亦喜亦忧,特别是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在某些环节上出现的“疲软”现象,令人焦虑:学校德育工作的形式化,学生道德水准的滑波,社会上少数人道德败坏,公德沦丧的现象时有所闻。我们略微留意一下:挤公共汽车、闯红灯;随手乱扔乱倒垃圾、吸烟低龄化;崭新的楼宇内,斑驳的口香糖的污迹就在脚下;明明写着“小草正在生长,请勿践踏”,但还是阻止不了忙乱的脚步;教室里地面上的废纸总会长久的躺着,无人问津;运动会结束,带走的是荣誉,留下的是垃圾……这是习惯,这是行为?凡此种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以及对传统德育理论及实践的反思,中国是文明之国,是礼仪之邦,礼节不谓不多,文化积淀不谓不深,但是青少年身上存在的种种不文明的行为又不能不让每一位有责任心的教育者忧心忡忡。说得更实在一些,平时德育书籍也也没少看,外地参观也没少跑,总感觉我们的德育有点“大”、“漂”,好像有点被“架起来”和“太丰富”的感觉,我真是佩服我们的国语文字的精妙,每一个文件讲的都是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富有号召力和可操作性,学过以后,很是激动,但是我们究竟做了多少?经验那么多,我们究竟学到了多少?推广了多少?坚持了多久?出现这种现象不外乎以下原因:

1.忽视了个性的差异性,过分强调了整齐划―、千人一面的统―要求。我清楚地记得以前曾经有数次的“清明节祭英烈”,多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可实际情况呢?一纸文件,市区东片的学校全都去烈士陵园参加活动,要形成万人大会,要求8:00入场,学生7:00步行从学校出发,学校领导、老师前后跑动,提醒同学们注意道路安全,到烈士陵园以后,学生就是简单地站在那里不许说话,耐心等待,而市级领导呢,9:30以后才到,祭悼大会却不到20分钟,会议结束,依次带学生观瞻烈士纪念碑,摩肩接踵、尘土飞扬。熬了近三个小时,活动时间加在一起却不到30分钟,能有好效果么?这种做法,必然导致学生、乃至学校、老师对德育产生厌倦甚至抵触情绪。

2.工作存在表面性。德育的实际操作中“说起来重要,成绩面前次要,业务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比较突出,使得教师与学生认为:在分数面前,德育常常变得可有可无。

3.指导思想存在片面认识。人们普遍认为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就是防止学生出问题,因此,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总是偏重于防范、抓毛病、抓落后面,德育工作总是处于被动的地位。这种片面的德育措施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4.对德育功能存在着片面的认识,传统的德育思想夸大了德育的政治功能,面对德育的经济功能、文化功能及创造性功能等较为轻视,甚至完全忽略,导致―些人对德育产生无所谓的态度。

三、有关德育工作情况的反思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以上种种不良现象并不是一天形成的,要彻底解决之,也不是短时间内的努力能够奏效的,更不能仅仅停留在标语口号上、不能仅靠校会上领导讲一讲,班会上班主任讲一讲就彻底完事。我们应该重新审视德育的目的,创新德育的途径,根据学生成长特点、规律,本着“切入点小一点、针对性强一点、离学生近一点”的原则探求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培训班里领导和专家的报告讲得好:我们切实应该注意社会转型期的德育方法、手段的转换,搞德育也要追求效益。

汪中求在他的《细节决定成败》这一本书中讲到“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决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对细小事情的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古已有之,中外共见。我国道教始祖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古罗马教育家鲁塔克在《希腊罗马伟人传》中说,最显赫的事情不一定总能表现人们的美德或恶行,而往往一件小事,一句话-----更能清楚地显示人物性格和趋向。相应地讲,学生的行为习惯也是从小事中反映的,在细节中展示的,行为习惯的教育也必须抓实小事,注重细节。因此,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就要降低德育工作的重心,“从小处着眼”,把养成教育做到细节上,从细节入手,重视细节,量化细节,训练细节,变细节成习惯,变细节成素质。

经验告诉我们,要在平静的水面击打出浪花,只轻轻拍击一下是不行的,而应把手插入水中,用力推动,且越是持续推动,则后浪推前浪。要想在学生心头引起持久汹涌的感情“巨浪”,只轻轻“搅动”一下也是不行的。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必须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才能发挥高度有效的功能。因此,教师要想在学生冷漠的心田中激起情感的连漪至浪花,就应该“从情感着手”,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让学生在想象性的情感体验中,经历动机的冲突,情感的激荡,认识的升华。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别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那么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虽然属于犯罪学的范畴,难道就不能给我们学校和班级的教育管理工作一点启示吗?那就是“美”在起作用。人们都普遍认为美能陶冶人的情操,平衡人的心理,增长人的知识,启迪人的智慧,开发人的智能,诱发人的热情,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美一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所以,我们在工作中要提倡“从美育着力”,善于利用现实中的先进人物、美好实情、愉悦环境来教育、鼓舞学生,以更好地感染、震撼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心中美好、高尚的情感,引起学生思想感情上的共鸣,塑造学生积极、奋进的精神世界。

痛定思痛,我校决定结合实际,努力创新德育方法,着手“小、情、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真正做到“学生兴趣所在,德育所在;困惑所在,德育所在;问题所在,德育所在;发展所在,德育所在。”,以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全校一致达成的德育工作新方法

从“小”处着眼(注重细节,抓实小事);

从“情”感着手(以“温情”暖人,以“真情”感人,以“深情”育人);

从“美”育着力(弘扬美德,创设美境,塑造美貌)。

五、创新德育工作的探索(限于篇幅问题,只列举少量个案)

学校工作事无巨细,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为此,学校注重抓细抓实涉及师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以卫生、仪表、言行的规范为突破口。管理上,由“硬性管理”转变为“柔性管理”,由“捆绑式管理”转变为“个性解放式管理”,由“他治、他理”转变为“自治、自理”;观念上,变“心罚”为“心育”,变“丢脸式”教育为“露脸式”教育;落实上,坚持“同伍不同速、同向不同路”,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管理活动有条不紊地向深层次推进。通过几个阶段的运作,学校各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得到了及时的纠正。具体工作的部分个案展示如下:

“年年岁岁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学生和环境都在不停的变化,每个班、每个年级学生的表现也不一样,这个班可能是卫生差、那个班可能是自习纪律乱、这个班可能学生迟到严重、那个班可能学习积极性不高,所以我们学校每个学期的第一周都是“分析、定位周”,每个年级段、每个班级都要结合上学期自我检查和学校考评的工作情况,给自己班定位,提出本期目标、上学期存在的问题、难题,本期需要重点解决的事情有哪些?采用几个步骤、需要多长时间、使用什么办法等都做出自我规划,学校收集、整合,并召开年级段长碰头会,分解本期目标并督促各年级段分层次实施,学校按计划验收并要求每项工作实施时要做出记录。

个案一、卫生工作的保持:卫生工作很简单,但就是保持不好,怎么办?我们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落实此项工作的:

(一)首先,我们通过校会、板报、广播、校内闭路电视等形式,使同学们体会灿烂的朝阳、欢飞的鸟雀、清新的空气、洁净的校园、鲜花两旁的道路所产生的美感,从而激起他们内心追求美的欲望;其次,给出“卫生美”的标准:校园整体环境达到“五无一线”即:卫生无死角、墙壁无污痕、桌椅无刻划、门窗无破损、地面无痰迹纸屑;自行车摆放车尾一条线。教室内做到“五净一齐”即:地面净;黑板、墙面、门窗、标语净;桌、椅、书箱净;电视机、饮水机、灯管净;垃圾箱净。桌、椅、卫生工具等物品摆放整齐。再次,划清各班责任区,明确每个同学的岗位,把学校的每个地方、每个具体环节中的每件事情都纳入到问题管理中,为学校扎实开展活动、全方位提升管理水平奠定基础。

(二)规定预备铃前打扫,其他时间保持。

(三)学生会、政教处、当天值班领导成立了不同时间段的检查小组,按照各项评分细则进行检查、评比、督促,及时通报,做到每天一小结、每周一汇总,分四个等级:优秀、良好、合格、待努力,良好以上的班级将在班级常规考核公示牌上挂星,连续两周优秀的班级挂旗,确保步步夯实,环环紧扣。

(四)根据管理模式进行推广或重新过关。

1、对于优秀的班级,树典型,培植亮点,并设立“xx工作免检班级”,其工作经验进行推广。

2、对于考核合格以下的班级从同一个出发点上找问题、查责任、求提高,促进管理工作协调发展,整体推进。

①先承认差距再发力;

②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点:

提议一:给予学生鼓励;

提议二:学会总结;

提议三:提高劳动效率;

提议四:个性化的定位;老师将作出针对性的分析,找出问题所在。最重要的是双方的沟通可以给学生最准确的定位;

③看其他班的做法:

提议一:分析自问:执规反馈单下过之后,老师与责任学生谈话,仔细分析本班的问题所在;

提议二:因势利导,作出调整。

提议三:责任与奉献同举,直接责任人没到,其他同学应该怎么办?

提议四:看其他班怎样干:如果你想提高,最好且实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多和成绩好的班级交流,相同与不同之处在哪儿?怎样作为?

④重新过关。

个案二、一个“待优生”的转变:

我校某班的学生小东,刚入校时学习基础差,经常迟到、早退,厌烦老师,听讲也不认真,常常上课吃东西、看漫画,受到过许多老师的多次批评,高一时考试都处在班级后五名。而现在的她经过家长、班主任、年段长和任科老师的帮教,成绩稳步上升。高二上学期在省数学联赛中荣获一等奖。高二下学期她的学科总分上升到班级的第24名,提高了十多名。现在的她学习勤奋刻苦,上课认真,经常主动地向老师、同学请教问题,学习态度端正,学习目的明确,再没有迟到、早退的现象。这学期她还担任了班级的学习委员,工作上一丝不苟,兢兢业业。

在她的转化过程中该班班主任是这样做的。开始接到这个班,班主任就听说了小东的一些情况,她认为教师要想感化学生,必须经常亲之近之,决不能因为你气我,不服从我,我就离你远远的,相反,你越看不上我,烦恶我,我越接近你,越亲近你,我不相信这块冰就融化不了。在接触她的时候,逐渐深入到她的心灵深处,了解到她的想法,为什么这样做,而不那样做。除此而外,对她形成目前状况的原因,家庭各成员对她的影响,以及他未来的打算等等都了如指掌。由于总纠缠、交织在一起,心灵与心灵相碰撞,时常蹦出一些闪亮的火星,渐渐师生之间也“铁”起来了,几乎无话不谈。然后进行认真、仔细地总结、分析,优点是什么?该如何使之发扬?不足是什么,从何处下手,采取什么方法,在什么时候切入?年级段长、科任老师一同“会诊”,然后确定转化该同学的方案,并进行目标分解,逐一落实。以解决迟到为例:

首先,展现愿景:提出并解决一个问题,从最易处----不迟到入手。

其次,携手同行。

①起床前的“温馨问候”:每天起床时间给她打一个电话,问候“昨天晚上睡的舒服么?新的一天开始了,快乐的太阳在等着你,我们班门口见好么!”

②班门口的“微笑晨检”:“你来得比我还早呢,……”,“今天又是你先到,……”“你真了不起,以后该你叫我了……”。

③放学前的“鼓励叮嘱”:“数学老师夸你作业整洁,……”,“昨天到第四节课你的精力还那样棒,……”。

④回家前的“安全提示”:“再见,路上多加小心,……”,“有问题可别忘打电话找我啊,……”“明天咱俩看谁先,……”。

再次,适时盘存。

① 真诚沟通:学习、生活、家庭、朋友等话题,谈感受,一段时间以来的心得

② 体验成功

③激励自治

④和谐暗示

最后,快乐向前。

六、创新德育工作的管理模式:“PDCH---R/S(P)N”模式

P(plan:计划);      D(do:实施);    C(check:检查);      H(handle:处理);

S(strengthen:加强);P(popularize:推广);     N(Next:下一个新目标);    R (renew:重新)

流程一(优秀):P---D---C---H---S---(P)---N

流程二(待优):P---D---C---H---R

七、创新德育工作的感悟

课程上有一位专家说得好:“德育好比吃盐,每天都需要,但又不能一次给学生吃一盆,要分解到每一天,让他们慢慢消化、吸收。”盐是要吃的,该怎么去吃,这就是工作中的“小”。每一天应该吃多少盐,每顿应该吃多少,各样饭菜中分别放多少,饭菜的加工过程中什么时候加入,这是工作中的“情”与“美”。未成年人就像春天的花蕾,他们的心很敏感、率真,接受新鲜东西多、快、杂,我们只有从“小”处着眼,从“美”育着力,从“情”感着手,才能使学生能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才能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中,回到那种师生围坐,舒展襟怀,无拘无束,各言其志的氛围中去,从而自觉长久地实现一定的道德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ibet国际集团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ibet国际集团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