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结合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党管人才工作的系统论述,分析了党管人才工作的历史演进、科学内涵和基本原则,分析了高校党管人才工作的现状与问题,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管人才工作实践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党管人才工作的几点建议,对我国高校党管人才工作对策进行了有益探索。
关键词 党管人才 内涵 高校 对策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要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加大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支持力度,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 这是我们党就建设人才强国提出的具体任务和措施。我们深切感受到党在人才观念和人才队伍建设导向上出现的重大转变。
一、党管人才工作的历史演进
“党管人才”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党管干部”的基础上,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的新举措,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对人才问题认识上的飞跃。实施“党管人才”的措施,是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需要,是我国面向新世纪、参与激烈的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2002年5月,中央批准下发《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作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决策。2002年12月,全国组织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党管人才”原则,这既是对党管干部原则的继承,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整合人才资源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是在全球人才竞争的大背景下,使我国由人口大国向人才资源强国转变的重大制度上的创新和突破。2003年底,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全面部署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同年底,中央专门成立协调小组,研究解决人才工作重大问题; 2006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专章列入“十一五”规划;
2007年,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大战略之一,写进党章和十七大报告;2010年4月,《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印发,描绘了一幅壮丽的人才发展蓝图;2012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不断丰富和发展着科学人才观,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皆可成才、人才优先发展成为社会共识。“党管人才”战略是中国共产党在经历过不同的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需要而提出的,是在党管干部的基础上提出的。党管干部向党管干部的转变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
二、党管人才工作的内涵
党管人才工作从理论层面分析,主要包括三个要素:一是党管人才的主体,即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既是谋求长期执政的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领导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和对全社会各阶层各行业的人才实行有效管理,既是“领导党”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实行有效领导的客观要求。二是党管人才的客体,即各级各类的人才,既包括体制内人才,又包括体制外人才。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事业,需要各级各类人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党管人才正是本着充分调动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初衷,以“切实实行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把每一个人的潜能和价值都充分发挥出来” 为根本指向。三是党管人才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即管理与被管理。如果说传统意义上的管理侧重于科层制管理,是一种“塔式管理”、直接管理的话,党对人才的管理则是一种新型管理,是一种平面式的间接管理。本质上,党管人才立足于实现党对人才工作与人才的领导,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 ,因此党对人才的管理,主要是从宏观着手,通过政策、法律、制度、舆论导向,服务于人才工作,其重心即在于大力宣传贯彻党和国家人才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对人才重要性的认识,从实际出发,探索人文关怀之道,营造人才的成长环境、创业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努力做到用事业造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用机制激励人才、用法制保障人才,使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充分发挥作用。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 。管宏观主要是坚持人才发展的正确方向,加强科学理论指导,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始终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根本任务加以推进;管政策是指统筹重大人才政策制定,有针对性地解决人才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改革人才工作体制机制,营造有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制度环境;管协调是指通过加强各方面的统筹协调,形成推进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的整体合力;管服务是指关心爱护人才,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实现价值提供良好服务。
三、党管人才原则
党管人才原则是党中央在新世纪新阶段, 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 ,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增强党的执政能力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搞活、用好社会各类人才资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决不是党委包揽人才工作的方方面面,也不能简单照搬党管干部的所有方式。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队伍建设、优化人才配置、激发人才活力,是适应国际竞争的迫切需要,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
高校作为集聚人才的主要基地,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把吸引、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切实地抓紧抓好。党管人才,是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党委领导核心作用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统一领导,动员全社会各方面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突出抓好人才工作,大力开发人才资源,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具体来说,党管人才主要是管宏观、管协调 、管政策 、管服务。“四管” 体现了党管人才的深刻内涵。就高校而言,管宏观就是根据高校发展对人才数量和质量的要求,用战略思维和发展观点确定人才工作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思想;管政策就是要在深入调研、全面掌握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等配套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才作用;管协调就是强化领导,明确职责,加强协调,形成合力,为人才工作系统的高效运转提供动力;抓服务就是要为人才的成长和干事创业营造更加优良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四、高校党管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依靠科技和人才的力量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011年统计,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2亿,无论是存量还是流量都已位居世界前列。但高层次人才缺乏、人才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突出,高校同样存在着制约科学发展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党管人才原则和科学人才观的认识不到位
一些高校和院系的领导对党管人才工作认识尚不到位,认为高校人才工作是人事部门的事,组织部门主要是管干部和做好知识分子工作,对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认识模糊。一些高校领导对科学人才观认识不到位。他们对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最重要的流动资本的认识不足,在实际工作中,对“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摆不到应有位置,“崇尚名师、专心治学”的氛围不够浓厚,空喊的多做实的少,为人才服务的意识不强。他们对人才的认识、人才标准的把握比较僵化,认为高学历、高职称就等于人才,存在“重资历、轻业绩”的现象,甚至压着人才找人才。
(二)人才引进制度的配套措施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近年来,高校加大了人才引进力度,人才队伍的规模不断壮大,但部分高校由于相关政策不能形成合力,人才计划项目定位不清,缺乏统筹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相脱节,造成引进来的人才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还有些学校因为管理体制不畅,缺乏人才发展的人际空间,使引进来的人才缺乏归属感,最终导致人才流失。此外,各高校间还缺乏合作机制,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三)促进高层次人才脱颖而出和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
人才工作思想和观念的陈旧必然导致体制、机制的僵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没有人员分流的优惠政策,造成人员流动不畅,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人员流动机制还没有完全形成;二是编制问题带来同工不同酬现象,制约学校发展;三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滞后。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评价制度未能从根本上克服计划经济残留的弊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不健全,利益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大锅饭”还没有完全打破。
(四)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和投入结构不够合理
目前高校的大部分投入用于解决硬件设施上,而用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经费相对不足;在投入经费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见物不见人”的现象,资源配置不够合理;有的学校对优秀拔尖人才的配套支持措施不到位,后续管理和服务工作薄弱、脱节,管理理念、工作模式和方式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等等。
五、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党管人才工作实践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早在建校初期,采取“访贤”的办法,汇集了一批名中医和西医人才来校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长期坚持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破格选拔优秀人才,培养和造就了学校各个领域一大批优秀人才;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学校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决定”,制定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8-2015年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关于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决定》,召开了学校人才工作会议,这一系列举措对推进学校更名大学,从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乃至“十二五”期间提出建设高水平研究教学型大学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及高校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学校更加重视人才工作,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校长为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针对高水平的人才数量不足、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学术水平亟待提高、为人才服务的意识和氛围还不够浓厚等问题,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制定了“优秀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其宗旨是支持各层次人才开展创新性教学、科研、医疗、社会服务工作,提升人才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形成优秀创新人才群体优势和团队效应,保证学校人才和智力资源水平处于全国同类院校前列。计划于“十二五”期间投入2500至2900万元,支持各层次人才开展创新性教学、科研、医疗、社会服务工作。该计划包括四个子计划,计划支持周期为5年,分两期进行,配套出台了相应的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这是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有史以来对人才队伍建设辐射范围最广,培养层次最全,支持力度最大的一次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
六、高校党管人才工作的对策探索
(一)提高认识,更新理念,坚定不移地实施人才强校战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高等学校作为人才的战略高地和集散地,担负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大使命。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坚定不移地建设高水平人才队伍,推动学校科学发展。一是坚持“第一要务”和“第一资源”的有机统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核心,真正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点,把建设一流的人才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要务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二是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与科学的人才观的有机统一。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要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大力营造良好氛围,整合资源配置,加强优势集成,抓好人才吸引、培养和使用三个环节,通过思想观念、工作途径和政策制度三个创新,以学科为依据,以课程为基础,以项目为纽带,以人才为关键,把重点学科、精品课程、重点项目、重点人才紧密结合,常抓不懈,努力造就一批拔尖创新人才,一批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和一支德才兼备的人才队伍。三是坚持党管人才与市场化选才的有机统一。学校各级领导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在坚持党管人才的前提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用人渠道,努力探索市场化选才的途径和方式,要有识才的慧眼,用才的气魄,爱才的感情,聚才的方法,以博大的胸怀,知人善用,广纳群贤。通过竞争上岗、公开招聘等方式,加大市场化、社会化选聘的力度。四是坚持用好的作风选人和选作风好的人才的有机统一。人才强校的核心,在于通过观念更新和制度创新,建立有利于吸引人才、激活人才的用人机制;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调动广大教职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制度环境和政策环境,建设一支结构优化,富有创造性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这就要求学校必须有严格的人才工作纪律,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和组织、人事队伍的自身建设。
(二)实施优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加强监督检查,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多出成果
制定切实可行的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是落实人才强校战略的具体举措。在提高学校人才队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着力提高人才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并围绕创新能力建设,根据各类各层次人才的特点,制定优秀创新人才预期达到的目标要求。通过改革培养机制、内容和方法,加大投入力度和相应的政策导向,使优秀创新人才研究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与使用相结合,促进优秀创新人才增进创新意识,提升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构筑学校人才队伍的核心竞争力。高层次人才短缺是高校人才队伍建设中的最突出问题,要提高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在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通过高端人才培养和引进,带起高水平的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促进重点学科建设,进而带动学校整体教学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根据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和学科建设需要,首先必须从培养的关键环节上抓落实。在培养对象上,既要着力普遍提高,又要注意重点培养,特别是围绕重点学科建设,教学、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方面培养好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教师;在培养内容上,要围绕培养目标,既要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和业务水平,也要注意教师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水平的提升,特别要注意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在培养途径上,既要注意充分利用好国内外访问学者研修、双语培训、学术交流等常规培养方式,也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培训需求,积极拓展海外交流、学术休假等新的培养方式,特别是需要在解决“工作——学习”矛盾方面制定更加完善的措施。二是必须从学术创新上抓落实。创新人才培养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学术创新为落脚点,不仅要做好人才的学术创新工作,更要注重学术带头人的学术创新培育,还要尽全力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的学术创新能力。三是必须从充分发挥二级学院人才工作的主体作用上抓落实。要建立起学校、院系两个层面共同分担、分工负责的工作机制,形成人才工作的合力。四是必须从监督检查上抓落实。学校要成立人才工作办公室,制定监督检查工作细则,对创新人才培养要进行动态考核和管理,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工作任务书,明确考核目标,要建立滚动晋升和淘汰机制。
(三)充分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人才工作新格局,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做好人才工作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根本保证,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制。只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党政齐抓共管,落实领导干部的领导责任,人才培养计划才能有落实的组织保障。人才队伍建设,要实行党政一把手领导责任制,各单位的领导班子要有强烈的人才意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落实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检验管理能力、工作水平和工作业绩的重要标准,真正把培养好、吸引好、关心好、使用好各类人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做到在政治上爱护,在思想上关心,在工作上支持,在生活上帮助,使被支持者能全心全意谋创新,一心一意干事业。
二要建立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学校要建立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党委要统一指挥。组织、人事等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政策研究、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发挥好牵头、协调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的工作职能,要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在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中加强协调,强化服务,创新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宣传部门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良好舆论氛围。各院部要合理配置教学和科研资源,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好各类人才的作用,要把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作为考核院系工作的重要指标。
三要注重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国家需要创新人才,更需要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只要符合党和国家政策,只要有利于人才发展进步,只要有利于学校改革发展,都要积极探索,大胆实践。二是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要努力提高高层次人才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想干事的有机会、会干事的有舞台、干成事的有地位,形成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的创新环境。三是营造积极向上的宽松学术环境。要提倡百花齐放,逐步形成自由民主、生动活泼的学术氛围。倡导追求真理、宽容失败的科学精神,摒弃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求全责备、嫉贤妒能的不良风气。四是营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条件努力改善工作和生活条件,强化人性化管理,创造安全、便利、健康的校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