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校长”吴春来在课堂上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并且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农村教育办好,不仅是“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保障,更是今后我们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支撑。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第一校长”创新实验的追求和市语文教研员吴春来创办一所受尊重的农村学校的梦想与行动,正是广大奋斗在一线的教育人向党的十九大最好的献礼。
——编者
听说过“第一校长”这个职位吗?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凡龙圩学校就有。
被农田、农舍所围合的凡龙圩学校,尽显着自己的农村特质。10月19日,这所地道农村学校的第一校长、身为永州市语文教研员的吴春来又一次一早从市区出发,来到30公里开外的学校“上班”。从今年3月开始,他就每周沿着这条路往返两三次,已经完整经历了路旁的庄稼由绿变黄、由小苗而收获的过程。
其实,“第一校长”不是个职位,只是个虚名;吴春来辛苦地跨越城乡要做的,是跨越城乡教育的差距,让农村教育变优质。
农村校来了市级教研员“校长”
话题起于今年2月,当时吴春来到东安县调研。在与东安县教育局局长唐德光交谈中,他说出了自己对农村教育现状的担忧和改革设想,引起了唐德光局长的共鸣和重视。
近几年,东安县的教育发展变化很大,无论是学校硬件建设还是教育教学质量,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曾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但不能回避的是,持续发展遇到瓶颈:很多农村学校教育理念仍然没有转变,校长“守摊子”的情况比较普遍,工作难以推进……说到这儿,他们——一位县级教育主管、一位市级教研员一拍即合,“第一校长”由此而生。随后,东安县教育局经过党委会讨论决定,向吴春来发放了聘其担任“凡龙圩学校第一校长”的聘书,期望此举能为全县教育改革特别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作出有益的探索。
3月,吴春来在不影响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走马上任“第一校长”。凡龙圩学校毗邻永州市区但远离县城,自带的农村学校印痕非常深刻:多年来教学成绩落后,校长苦于没有解决问题的良策而失去信心;教师严重超编,学校人浮于事,工作中少有人用心关注教育教学改革,教师上完课便走人;优秀生源严重流失,学生厌学现象尤其严重……这样一所“提不起来”的农村学校,却要由一位“高级别”的专家“担纲”,反差有点大了,而吴春来恰恰就是冲着想改变这一切来的。
这位不拿一分钱额外工资的第一校长,职责是无偿为学校改革把脉,指导、督办学校的各项工作,而原任校长负责具体执行,将学校领导班子取得共识的规划任务逐一落实。第一校长付出的代价,除了自己的智慧、学识,更是大把的时间、精力和体力。
办一所让社会尊重的农村学校
深秋时节,凡龙圩学校处处透着乡土气息的教学楼下,几株长势旺盛的金桂树散发着馥郁的甜香。新学期开学后,原先脏旧的楼体经过粉刷焕然一新;楼道挂上了18个镜框装裱的不同字体的书法作品,那都是吴春来跑到长沙向自己的大学老师求来的;刚刚启用的新校门给学校增添了几分气派——那是暑假里,他花了十几天时间,跑店跟老板砍价定样,用最少的钱为学校更换的“脸面”。虽然这些变化都不需动大工程,但让校园多了些“文化”的味道。
从进校开始,吴春来就“咬住”了文化:他用时3个月作词,谱写出一支融进校风、学风的校歌,并找到专业人士免费谱曲,现在校歌每天第一节课都在班级里唱响;学校正在建设校本课程,由他带领教师编选60首教材之外、富有家国情怀的诗歌并亲自录制,将让每个学生人手一本,进而养成晨诵、午读、暮省的习惯;班级建设各自的班级文化;学校专门设计制作校徽,作为对学生的奖励……这位第一校长希望通过校园文化、楼道文化和校本课程的“文化三度空间”,将无形的文化唤醒与有形的文化濡染相结合,给缺少文化的农村校园进行“加注”,因为“文化是养心的”。
履职后,吴春来把“主战场”放在深入课堂听课抓教学改革上,这是他的长项。以前的课堂,学生在下面吃东西、说话,教师就在一片乱哄哄中讲自己的课,而且学校没有任何教研活动。所以,构建秩序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样,就由第一校长推出了“五个一工程”规范办学、提振士气:一周一次教研促教学、一学期一本教育专著促教研、一学期一次外出促进步、一学期一次展示促成长(学校每学期出一本杂志)、一间书屋关爱促和谐(校内辟出一间教室作为乡村教师书屋,现已配备了空调柜机、欧式紫色布艺沙发、纯白铁艺圆桌椅和一些书籍,让乡村教师在这里喝着咖啡读书和谈论),最终建设一所受社会尊重的最美乡村学校。课堂内,吴春来用最平实的提法和做法,带着教师大力推行“五多课堂”:多到学生中去、多让学生展示、多让学生提问、多让学生讨论、多让学生思考。现在,“五多”课堂已经成为教师教学的“行动纲领”,而且作为市级教研员的吴春来,还时常亲自给这里的农村学生上示范课,学校教学取得了可观改变和可喜成绩。
第一校长与学校行政领导约法三章:要做教学的先锋、人格的榜样、行动的巨人,要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周一至周五,学校内严禁打牌、打麻将等娱乐活动;每位行政成员要蹲点一个班级,关注教师教学及学生学习、生活和心理状况,为班级建设出谋划策。在带领大家转变理念、凝聚共识的同时,第一校长还为学校班子成员、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制定了详细的考评、奖励方案,由此调动起了所有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名“校长”是可以让一所学校变样的
欠身鞠躬和一声“老师好!”的问候,是在凡龙圩学校碰到每一名学生时都会有的礼遇。懂礼貌,对这些农村孩子来说,是一个颇为难得的教育效果。第一校长带来的一系列由外而内的制度建设和改革措施,让凡龙圩学校的教风、学风在一个学期内就变了样:教师有了精气神,愿意并专注于工作了;在激励机制下,紧迫感、自觉性加强了,上课认真了。学生在学校逐渐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变得有礼貌、爱读书、课堂上敢回答问题和展示自己了。而吴春来为学校提出的“一点教育”,就是要教师高尚一点、纯粹一点、无私一点、诚信一点;让学生自主一点、自由一点、发展一点、个性一点。
在2017年上学期进行的期末教学检测中,凡龙圩在全县九年一贯制学校中进步幅度排名第一。更受鼓舞的是,吴春来诚邀家长监督学校教育和学校发生的变化,让家长们有了信心:今年学校六年级毕业生基本都留下继续读初中,而以前是要流失掉一半的。
这半年中,吴春来从县教育局为学校争取了重建校门和新增多媒体教室的资金立项。本着“不轻易向局里要钱”的原则,他又从社会寻求帮助:建立了凡龙圩教育基金会,用以奖励辛勤工作的教师和品学兼优或进步较大的学生;通过自己市民盟成员的身份寻求资助,为学校图书室充实了1000余册图书和许多书架。
让农村孩子也能像城里学生一样拓展兴趣、多样发展,是吴春来一个强烈的意愿。他在学校组织成立了“凡之声”合唱艺术团、“龙之形”书法美术社团和“圩之美”文学舞蹈社团,这些兴趣培养在永州市的乡村学校都创了“第一”。“每天都有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内容,使绝大部分在校住读的学生课余时间充实起来,才能成长出来。”吴春来说。
吴春来还想让学校更快发展。他感觉学校班子成员和教职工的潜能还没充分发挥出来,就向县教育局建议在凡龙圩学校实行校长、班子成员全员竞聘,再进行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竞聘,在全县率先为农村学校人事制度改革趟路试水。暑假中,竞聘如期举行,共有13人竞聘正、副校长及主任等6个岗位。通过竞聘上岗,学校“收获”了一名县语文骨干教师来做教学副校长,并成为了吴春来办学的得力助手。而这位骨干教师也正是奔着名师吴春来而来凡龙圩“当徒弟的”,“第一校长”又多了一重示范意义。
【记者手记】
创办一所受尊重的农村学校
没想到吴春来是这样一位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年轻人——38岁的他在教研员队伍中绝对称得上年轻。没想到,是因为很难把这样一位在全国语文界都有一定知名度的新秀专家,与一所普通农村学校的校长关联起来。
身穿米色风衣,白白净净的吴春来满身书生气。已经在专业上取得了不凡成绩的他,在“命题、阅卷、评课”的教研员工作之余,心存的“农村教育”情结一直未解。出生在偏僻、落后农村的他,3年前走上教研员岗位后密切关注着农村教育教学。在送教下乡过程中他发现,农村学校管理泛散,教育方法仍简单粗暴;多数教师只关心考试分数,不顾学生长远发展;很多教师在讲台上自话自说,眼里没有学生;农村孩子胆小不敢开口说话,连基本的汉字都写不工整;相当部分学生一上课就想睡觉或者讲小话,就是不愿听课……他很想创办一所教师敬业、学生乐学,有文化、受尊重的农村学校,让农村孩子在优质教育中成长发展。
70%以上的学生都是农村留守儿童的凡龙圩学校,成为吴春来实现自己教育梦想的舞台。看到他没有任何报酬却如此全身心投入,很多人都表示不解:这样一位教研专家,在城区随便找所学校搞教研教改,成果不是既快又亮吗?为什么要舍近求远来做这么一件很可能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即使为了评职称来农村,也不要如此劳累伤神,做样子就可以了。对于各种质疑,吴春来都没有正面回答,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人总要做点有更大意义的事情吧!”
关于第一校长的实践,东安县教育局局长唐德光认为,这对农村学校办学的突破有一定的探索和示范意义。过去几年里,东安县为撬动农村教育短板,推出了城区优质学校牵手农村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实行统筹发展、捆绑评价等多项举措。现在又以“第一校长”的形式深化教学教研及人事制度改革,给农村学校提高办学质量提供了启示和经验。作为一个农业县的教育掌门人,唐德光在不断改革的同时,也希望有更多像吴春来这样有情怀、愿奉献的专业人才来助力农村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