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教育家吕型伟先生说:“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这既是经验之谈,更是对于教育境界的准确定位。作为一名一线校长,如何在教育旅途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奉献汗水与青春的同时体验教育魅力, 既是我们面临的课题,也是一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必须做出的回答。
一、在求真中提高自己
教育是指向未来的事业,教育的对象是发展的个体。人们对于教育规律的探索和认知是无止境的,校长对于学校管理的认识和摸索也是无止境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名称职校长的成长历程就是他自己求真的过程,也是认识教育、发现规律、依法治校的过程。在管理中发现问题、研究探讨。通过办公会、座谈会、个人博客、网上留言、听课评课、家长信访、个人值班记录等渠道,对教育教学中的困惑与课题进行反思研究,找到现象背后的理论问题,集思广益,逐步解决,如作业的分层次、教案的实效性、平行班的竞争与合作、家庭教育的误区、吃零食现象的背后等等,通过反思与实践,可使自己对于教育现象的理解把握和分析有明显的提高。
在专修研训中全面提高业务能力、完善治校智慧。在职学习、研修,既是丰富、提升个人素质的机会,也是有针对性培训、高效率提高的难得机遇。去年四月份的上海爱国学校挂职研修、五月初的习惯课题成都会议、五月中旬的青海师大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暑假期间的学校文化方案策划、学校新文化运动及12 月初的全市课程实施水平评估验收专家团, 今年的胜利教育暑期青岛校长论坛、东营市首批名校长评选、东营市省级规范化学校验收专家组及中央教科所访问学者等,都给了我极大的帮助和促进,让自己的办学理念、管理理论、治校方略、科研水平、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升,个人的管理风格与治校智慧也日趋鲜明。
在学校文化建设中提升文化品位和思想境界。学校新文化运动的过程就是一次寻找真理的旅程,也是一次反省务虚、叩问良知的自学经历。通过虚心学习他人经验、整合学校已有资源、有序开展系列活动、周密安排各类研讨、综合参考集体智慧,我们初步搭建起了具有胜利十一中特色的“谦恒”文化体系,形成了自己学校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框架,为学校的持续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在这个思想教育活动中,我和老师们都经历了一次难得的精神洗礼,个人的品位与灵魂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净化和提升。
二、在逐善中升华自己
人的本性是向善的,学校的本质应该是逐善。因此,可从传统文化的源头追寻,借鉴中国诸子百家的智慧,结合现代文明的特质,融合本土文化的优质元素。我们提出了“上善若水,厚德载物,谦和宽容,沉静持恒”的文化理念,使得学校的“谦恒”文化成为恒源之水、固本之木。用发展愿景鼓舞和引领人。东营市胜利十一中是一所有着四十多年历史的企业子弟学校, 于2005 年移交给政府管理。由于队伍庞大、点多线广、办学硬件不足,学校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凝聚人心,激发士气。通过一年多的集体研讨和整合提炼,我们确立了“成就品牌教师,造就个性学,打造品牌学校”的规划目标和“争创十佳学校、创建省级规范化学校、建设齐鲁名校”的长、短期目标,对教师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计划,制定出了教师“1123”研训计划,建立了《教师发展规划书》和《教师成长档案》,既规范了学校的管理文化,也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
用制度和关怀激发人。制度是保障学校运行的基础,对于制度的严格执行和贯彻,则是“依法治校、依法施教”的关键。我们首先梳理了学校的现有制度,对照上级的要求和有关条例, 按照教工代表大会程序,完善、修订了《胜利十一中教师考核制度》、《教师获奖、进步奖励办法》、《胜利十一中名师工程实施方案》等十余个制度文本,并通过工作例会、领导值班、日查周结、量化考核、年终考评、结果公示等措施,强化过程管理;围绕着“1123”研修计划,扎实开展了“同课异构”集体教研、教师沙龙、读书论坛、每周千字文等制度化活动,丰富完善“仁韧相济”的教师文化;关注教师的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发挥工会、团委、党支部、心理咨询室、个人博客、文体活动的作用,利用学校的两刊一报、网络,及时宣传学校文化,服务大家,方便大家,关注弱势群体,集体生日祝贺,通过个别谈话、文本交流、博客留言等方式为老师答疑解惑。制度化管理确保了学校工作的规范、高效,人文化关怀则温暖着教职工的心怀,激发大家关心学校、主动提高。
在迎接检查验收中共同进步、体验成功。善的最高境界是让老师们感受到成功和价值感,这是学校管理的崇高境界,这也是我着力追求的目标。常规工作的运行与重点工作的突破,是我在管理中并行不悖的两条主线。对于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检查和验收,我和老师们抱着“同心同德,展示自我,取长补短”的态度,查缺补漏,见贤思齐。上级组织的各种检查和考核恰恰为我们的体验成功、寻找价值提供了机会。规范办学的每一个细节,十佳学校、文明校园、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示范校验收,学校安全检查、争当排头兵活动、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试点活动、教育行风检查评比等,既是一次次考验和督促,也是我和老师们同心同德、积极向善的难得机遇。
三、在尚美中丰富自己
美是一种感受,也是一种境界,更是教育的最高追求。在教育教学的探究和实践中,把学校的办学价值和目标,通过教育活动转化为受教育者的进步和生命享受,这就是尚美的追求。几年来,我和老师们在践行“每个学生都能成才,每个老师都能成功”的教育承诺中,怀揣理想,从点滴做起,以“谦恒”理念为指针,以“有理想,有潜力,基础好,身体好,习惯好”为目标,以“和谐校园让师生诗意栖居,魅力教育为生命增彩添韵”为愿景,在与师生一起成长中感受教育的崇高和美好。
首先,改善学校环境文化,美化校园。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师生和谐发展、健康成长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随着争创山东省规范化学校工作的全面展开, 在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方面,我们抓住了机遇,统筹运作,重点突破。先后对学校的楼宇文化进行改造,赋予建筑物以浓郁的人文气息和古典内涵:“中庸阁”体现了一种左右逢源、不偏不倚的大智慧,“格物楼”洋溢着一种尊重科学、追求规律、探究真知的气息,“闻韶阁”里天籁之音不绝于耳、丹青墨香沁人心脾,“天健馆”里龙腾虎跃、豪情万丈,正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真实的写照;而“论语厅”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警句,在提示着每一个十一中人要谦虚好学。谦益楼、恒远楼、致远楼等建筑物,都从不同角度昭示着“谦和持恒”的学校校训,鼓励着学子们健康成长、宁静致远。花池文化的点缀与营造,为学校集体尚美的实现提供了更为优雅的景致。教学楼走廊里的“知识树”主题、学校管理文化主题、习惯培养主题、读书长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不同文化氛围的熏陶。
其次,让师生在构建行为文化中感受美、理解美。美是流动的,又是凝固的,更是多彩的。校园里的四季风韵、五彩云霞,教师们的集体备课、同课异构、校园论坛、破冰训练、文体活动、集体仪式,无不透射着十一中人的自信与沉静、谦和与坚守;而社团组织、体育竞技训练、队列训练与展示、星星河广播站、各种兴趣小组、实验室里的探究等等,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和追问。
最后,在校园叙事中记录教育生活、体验魅力教育。美的体验与创造,在于沸腾的教育生活,更在于用心去触摸生活的琴弦。我把工作中的难题当作研究的课题,把生活中的矛盾当成写作的素材,把我和老师学生作为教育叙事文学中的主角。于是,我与同事间的交往与成长、我与孩子们的对话与协作,以及由此演绎出来的许多动人的故事, 便成为教育文学的主题。每周一次的办公例会,我都围绕一个话题与大家交流;管理骨干的每周一篇的教育随笔和我的每日千字文、一首诗,将平淡无奇的教育现象和思考变成凝结了的智慧;老师们每周一篇的读书笔记、两周一次的校园论坛,成为大家的思维盛宴;每学期一期的诗刊、每学期两期的校刊、每月两期的校报,点缀着学校人文精神的花朵,洋溢着师生对于生活的憧憬;个人诗集《教育诗行》的出版发行,更让老师们读懂了“美就在个人的心中”……教育园地、诗意校园,美不胜收,魅力无穷。在创造美、品味美、追求美的历程中,我个人的情致更加高雅、心境越发清漪,对于教育的追求与反思也更加真切和丰富多彩。
责任使我们自觉,良知让我们自省,理性令我们沉静。回顾几年的工作与学习,用心抚摸逝去的岁月,无怨无悔,欣慰自得。这一切,来自于个人对教育的执著与钟情,来自于对真善美的追寻与体味。
(作者系山东省东营市胜利十一中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