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享誉世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灵魂,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今天,我们如何能够有效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具有一定难度的,只有不断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研究并且与教学实践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高校陶艺课堂教学改革探索是对中华优秀传统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为此山西师范大学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视角,提出了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模式,建立了以大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提出了产学研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路径,采用师生互动、体验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深入认识和改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进而提升了学校陶艺课堂教学水平,体现了我国民族精神,传承了较高的人文价值。
建立以大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
陶艺课堂教学改革,主要围绕着以当代大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是大学教育的核心追求,也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山西师范大学通过落实以大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指导教师开展教学创新,非常注重大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用,创建了陶艺创意知识学习、创意技能训练、参与实践项目设计等课程模块,进而培养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民族文化自信,传承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手工技艺之美和民族文化内涵之美,完善了学校课程教学体系建设,达成了大学生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的目标一致,建构了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文化传承与保护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提出产学研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路径
陶艺课堂教学改革的创新点在于产学研的结合,拓展了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外延。为此,山西师范大学充分发挥了地方高校在教育资源方面的优势,在课堂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学校在师资力量、实验室配套设施等硬件方面的优势,与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了多层次的课堂实践活动和课堂项目合作。扩展和延伸陶艺课堂的教学路径,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新路径。例如,学校邀请了学术领域里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陶艺家和地方区域里相关的传统陶艺文化研究专家作为课堂教学的学术指导,参与大学生课前的学习准备和调研,由此实现了课堂教学实践的项目化、深度化,产学研相结合。此外,学校还通过发掘地方区域里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和外延,使大学生通过实践项目,实现了具体学习和掌握目前难度较高、濒临失传的传统陶瓷技艺和文化,提升了当代大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体验,实现了做陶为艺、文化传承的核心价值。2019年,山西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部门共同组织的陶艺社会实践项目,大大增加了大学生的参与度和责任感,并同时建构了更加系统和立体化的教学路径,加强了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理解和对淳朴的乡土陶瓷文化的浸润,为传承和弘扬传统陶艺文化打好基础。
师生互动,体验工匠精神的教学方法改革
陶艺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指教师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体验工匠精神。首先,为培养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传承好中国的传统陶瓷技艺和陶瓷文化,通过新媒体手段导入大量珍贵的中国传统陶瓷图片资料、视频演示资料,借鉴VR技术和慕课等手段,系统地讲授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手工技艺和文化内涵。运用当代大学生熟悉的信息传播技术和手段,深度发掘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深层审美意蕴,引导大学生认真观察和欣赏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风格,尤其是极具地方特色的风格,理解独具审美特色的传统陶瓷手工技艺以及传统陶瓷艺术的中国意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审美意义,为掌握陶瓷技艺和艺术创作能力奠定了基础,从而提升了大学生对传统陶瓷艺术的审美体验,为中国传统陶瓷艺术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活力。其次,学校通过教师示范演示中国传统陶艺的技艺,对濒临失传的传统技艺进行重点教授,让大学生在切身的陶艺体会和学习中,传承优秀传统陶瓷文化和工匠精神,不仅传播了优秀的民族文化,还使大学生充分认识和感官体验到中国传统陶瓷技艺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色,大大提升了学生对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自豪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再其次,学校通过邀请传统陶瓷技艺传承人进入课堂举办学术讲座,重点培养大学生对中国传统陶瓷技艺知识面的拓展,培养大学生工匠精神,并对传承人工作坊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还安排大学生亲自动手参与技艺传承人制作的全部流程,培养了大学生对传统陶瓷技艺的直接感受,激发了大学生对中国工匠精神的深入理解。
深入认识和改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任何一种思考与探究,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才具有现实意义。目前,山西师范大学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 通过深入认识和改进高校课堂教学改革, 充分尊重学生的教改意见,强调对教材的通透能力,收集了学生的教改信息,拓宽了理论基础,明确了课堂教学改革目标, 加强了课堂教学改革的路径及理论教学方法;对陶艺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步骤系统化分步处理,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以此适应市场竞争,提升了当代大学生自身生存空间及对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体现了高校艺术教育的审美引导性,凸显了中国传统陶瓷文化的艺术魅力,实现了陶艺课堂教学改革做陶为艺、文化传承的教学目标。
(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