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et国际集团

图片
中华人民共和国ibet国际集团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服务热线:400-811-9908    帮助中心
首页>正文

将育人之根深植“大思政”沃土——山东农大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

“王老师您看,地里的麦子参差不齐,密度很高,部分地块野麦子太多,是何原因?该如何防治呢?”在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新湖镇小河崖村,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大二学生陈思在老家麦地里与小麦栽培专家王东教授屏对屏连线,现场学习了小麦栽培、耕作、种植、施肥以及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农学院组织公费农科生开展科技支农,将农技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连线一端是公费农科生团支部,一端是教工第一党支部,本次“党支部”+“团支部”的科技支农活动是农学院“三全育人”的举措之一。

作为首批ibet国际集团“三全育人”综合试点院系,为落实好ibet国际集团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农学院以问题为导向,将育人之根深植“大思政”沃土,构建了“十大育人”体系,营造出育人新生态。科研育人、实践育人、课程思政攻坚……一项项扎实而具体的举措相继实施,使学院的育人环境焕然一新。

搭建“大思政”教育课堂体系

5号教学楼的一间教室里,一堂普通的思政公共课正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学院刘友田教授正给2018级种子专业1班学生讲述着农学院老一辈农业科学家的科研和生产故事。

“这是针对农学院青年大学生进行的思政教育,农学院自身就有大量鲜活、厚重和生动的‘活教材’,‘因学院、专业施教’作为一个思政品牌,我们将长久坚持下去。”刘友田教授说。

思政教育的内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不仅落实在思政课上,专业课也要做到“引人以大道、启人以大智”。2019年6月,学校在新修订的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中明确要求,“每门课程每学分不少于4个思政教学案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学体系,全面渗透到教学全过程,充分发挥所有课程德育育人功能”。

专业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绝不是冷冰冰的理论,而应该是有血有肉的实践体验。“农业科学中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作物生态和生产也有与人类社会相似相通的地方。比如,我每次给学生讲小麦在生育后期遇到逆境会加速衰老,从而加快营养体内贮存的物质向籽粒转运的时候,都会提到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学生在重温孝道的同时,也加深了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植物生产学”主讲教师王东说。

针对思政理论课、通识课和专业课的不同属性,分类厘清功能定位,农学院在专业课堂上,“思政味”比过去更浓郁。

“以前,教师忙于搞项目、抓科研进度,与学生的交流时间很少。”农学院院长孔令让说,用思政理论教育的学科思维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内容,充分挖掘蕴含在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传递社会主义价值观,正在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发自觉。

农学院党委书记李强坚定地说,“这是一种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反映在教学体系上就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学什么样的知识技术。在顶层设计上,专业发展教育要和理想成长教育有机联系。”

释放“大思政”教育内涵力量

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农学院鲜明的教学特色之一。

在农学院,有一个颇具特色的教学项目叫“三田两地一课堂”,即贯穿学生大学四年全过程的认知田、科研田、综合实训田,校内实习实践基地、校外实习实践基地及以科技创新项目为主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使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有机衔接,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

“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认知田亲手种植各类作物并观察记载,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三、四年级在科研田和综合实训田重点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通过系统的认知了解、实验训练,不管就业还是考研都为学生奠定下扎实的基础,也培养了学生对土地、对母校的感情。”农学院副院长张吉旺介绍。

学院加强教学研究,积极探索教研规律,科学地协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突出实践引领,坚持把青年学生参加专业实践和社会实践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必要环节来抓。

据了解,学院将实践育人阵地延伸到校外,建设了14个实践育人基地,孵化和培育了一批与专业相结合的实践创新创业项目。学院不断深挖内涵,主动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把思政教育贯穿本科、硕士、博士培养的全过程和各环节,层次鲜明、环环相扣、从入口到出口的全过程育人格局基本形成。

构建“大思政”教育新格局

“我的老师余松烈院士生前一直教导我,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农学院小麦栽培专家于振文和青年师生交流时说,“作为农业大学的学生,就要扎实学习基础知识,创新科研,研究高产优质的粮食品种和栽培技术,把饭碗牢牢抓在手里,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青年人要培养奋斗精神,不怕困难,深入实践,求真学问,练真本领。”

农业高校要培养的现代新农科人才,既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更要在实践中激发“一懂两爱”。农学院结合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特点,对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对农业人才的需求,把立德树人融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推动思政教育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创新,推进教师和学生两大思政主体教育的提升与联动,实现从“三全育人”到“师生共育”。

农学院建立了科研育人导向机制,把正确的政治方向、价值取向、学术导向体现到科学研究全过程各环节,把思想政治表现作为组建科研团队的底线要求,把育人成效作为科研团队表彰的重要参考。同时,学院建立了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把科研精神融入教育理念,将科研方法转化成教学手段,形成科研和育人互促共进、协同发展的新态势。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创新方式方法,围绕课堂教育主渠道,构建多维度、系统化的教育教学体系,完善全员参与、全过程贯穿、全方位协同育人的大思政立体格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李强对改革充满了信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ibet国际集团主管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主办  ibet国际集团运维  

京ICP备10030144号-1 京公网安备 11011502002811号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