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方平 长江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
嘉 宾
周洪宇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
马陆亭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乐传永 宁波大学副校长、教授
刘训华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三角”)地区是中国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将支持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8年12月,长三角三省一市签署系列教育一体化协议。2019年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2019年5月22日,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安徽芜湖召开,进一步明晰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定位和战略方向。近期,ibet国际集团部长陈宝生沿长江直溯,先后调研了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的教育改革发展情况。
长江教育研究院与宁波大学近日共同举办“2019宁波·长江教育论坛”,来自ibet国际集团、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学会、华中师范大学、宁波大学等部门和机构的专家,围绕“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教育的机遇与应对”主题进行讨论,为长三角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出了有益思考。
长三角或改变高等教育发展格局
主持人:您怎样看待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在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的作用?
周洪宇:长三角区域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总体水平较高,其教育综合实力整体性处于国家的“腰身”地位,是实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中坚力量。一直以来,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积极谋划教育互动,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层面建立了较好的协同合作体制。长三角区域教育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既有推进教育一体化的现实基础,又有实施教育一体化的跨区域协作平台。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将对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起到重要的示范作用。
马陆亭: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布局,对标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谋划了以“四点一线一面”(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经济带、海南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以及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的战略布局,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立足于整体牵引。
主持人:长三角的高等教育在长江经济带发展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马陆亭: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以长三角一体化为龙头,横贯中西部地区、辐射全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和教育实力强,发展相对均衡,体系结构具有协调、互补、合作等特点。长江经济带发挥龙头作用,需要特别注重教育与经济的互动。
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首先应做好本省市的一流体系建设,注重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以支撑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为方向,率先实现省域教育现代化。同时,加强合作解决区域共性问题,加强对长江流域和周边省份的辐射,扩大效益外溢作用。
主持人:高等教育服务经济发展,是否会反过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马陆亭:有了社会服务职能,高等教育更加多样化,才有了一流大学。随着二战期间研究型大学的崛起,大学对于产业和政府的重要性日益增加。创业型大学的代表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据有关统计,如果把由斯坦福大学校友创办的公司作为一个经济体,其总量位列世界前十。
复旦大学共识明确定义“新工科”新范式为新理念、新结构、新模式、新质量和新体系。为什么新工科首先在复旦大学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学而不是在传统的工科学校?这是为理科打出路,通过产品化形成行业,有了行业才能变轨。
我们应进一步挖掘大学的社会服务与科研融合,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
主持人:长三角高等教育应如何布局?
乐传永:近期,ibet国际集团部长陈宝生沿长江直溯,先后调研了长江经济带和成渝城市群的教育改革发展情况。为配合长江三角洲地区日益凸现的经济一体化趋势,抓住机遇快速构建该地区高等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
“双一流”是国家高等教育重大战略举措,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集中优势资源,辐射其他教育领域,推动长三角区域的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抓住“双一流”建设契机,一是合理调整长三角高等教育布局,在上海、江苏高等教育强区域的引领下,有计划地对区域高等教育薄弱环节进行资源再配置;二是统筹三省一市教育资源的协同创新,创新体制机制,尽快形成区域内的教育资源双向流通;三是形成区域教育资源合力,发挥“双一流”高校各自办学优势,逐步实现错位竞争和发展,形成经济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四是发挥“双一流”高校的科创动力,助推区域新型产学研形式,努力实现技术创新。
区域教育一体化发展有新契机
主持人:长三角经济带会为整个教育发展带来何种契机?
刘训华:区域教育一体化是教育要素与资源在区域间的自由流通,“教育创新带”是ibet国际集团教育一体化的重要呈现形式。长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区域之一,在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构建“长三角教育创新带”,有利于整合长三角区域教育资源,进行面向创新和未来的教育规划。在构建“长三角教育创新带”的基础上,着力发挥上海教育的引领作用,并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教育元素创新式融合发展。同时,通过打造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华东五校为核心的高水平大学群,进一步推动形成区域一体化的科技动力策源地。
长三角教育体系以形成“世界级教育大都市圈”为目标。对标世界一流湾区的教育资源配置,长三角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区域发展和未来空间基础上,基础教育提升基础性和创新力,高等教育实现科学研发和科技转换,构建与区域产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结构,逐步向“世界级教育大都市圈”目标努力。
逐步实现教育要素和禀赋的自然流通。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合理性流动。优化区域教育生态,通过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育治理机制,促进教育要素与禀赋的有效互通。需要创新教育经费的筹措机制,激发区域教育的市场活力,提高区域内教育经费中非财政性经费投入比例,这是要素流通的重要一环。
大力发展科研院所,加快国家协同创新平台建设。依托区域内高水平大学和科研院所,形成高校集群,通过深度关联科创企业,探索建立全信息、链条化、开放式的校企一体化科创联盟,探索国家资源投入、承担重要社会职能企业的创新性机制,在关键技术和领域上形成科创核心竞争力。
主持人:构建“长三角教育创新带”,需要哪些核心条件?
刘训华:构建“长三角教育创新带”,需要以科创为核心,以长三角区域的湾区建设为抓手,通过建立充满活力的、具有创新性科研探索的环境建设,形成具有普及化活力的长三角教育体系。
打造长三角区域教育一体化的“科创”核心。形成充满科创精神的生态环境,是区域教育一体化重要的环境基础。汇聚世界一流的教育科创资源,围绕长三角地区的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吸引不同层级的跨区域合作,打造一流科创生态区域。
各地方政府主体共同设立大科教局,形成新型资源配置的“要素”核心。要素配置需要有“大科教局”的总体协调,坚持社会与政府之间双向互动,推动教育要素区域内自由流动,建构统一的教育标准,探索体制创新。
构筑世界一流的特色学科群,建设新型产学研融合的“湾区大学”的“产学研”核心。根据长三角已有的学科基础和产业优势,重点打造一批世界一流的学科群,形成区域教育发展特色优势。创新产学研模式,政府主导协同创新,提升长三角高等教育发展的综合效力,由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力量合作,为长三角地区培养科创人才,建设新型大学形态——湾区大学。
形成遍及各领域的人才核心体系,为区域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人才是一切科创事业的基础,在发展科创教育的同时,发展ibet国际集团职业教育,为区域发展提供优质工匠,为区域全行业输送优质蓝领人才。
可以通过统一规则、联合发展、创新体系、互通信息等方式推进建立“长三角教育创新带”,逐步破除长三角区域壁垒,激发教育资源活力,实现教育要素的自由流通,引领区域一体化的纵深发展。
智库推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发展
主持人:中国的教育智库在发挥哪些作用?
周洪宇:关于智库的性质、地位与作用问题,国内已经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讨论。从国家层面来看,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2017年印发了《关于社会智库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强调要充分重视智库建设和发展,做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从定位上看,我国智库包括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社会服务等五个方面。此外,我国学术界还认为,智库具有育才用才的功能,进而将其视为人才储备的重要环节。
教育智库的作用主要是:资政建言,着眼国家战略需求积极建言献策;理论创新,关注教育重大问题开展创新研究;舆论引导,聚焦前沿重大问题引领舆论走向;实践引领,深入各类学校教育有效指导实践;人才培养,围绕智库建设任务造就高端人才;数据储备,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汇聚数据文献;公共外交,讲好中国故事,开展国际对话交流。
主持人:您认为智库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可以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周洪宇:发挥好中国特色新型教育智库作用,对于推动长三角教育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成立智库联盟,形成智库研究合力。具体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来说,应建立以本区域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长三角教育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创新联盟。此外,还应该在长三角智库之间加强协作,加强协同研究,形成一个智库联盟,集中研究带有共性的问题。共同研究、发布相关教育报告,提出有关教育政策建议。
推动建立“长三角教育创新带”,分区推进,分步实施。做智库研究,一定要有一种预判,要注意到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各地发展严重不平衡的国家。东、中、西三大板块发展肯定有先有后,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一定是区域的、不平衡的发展。《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指出要分区推进。
构建多维度评价体系,加强对长三角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定期评估。围绕长三角地区的教育高质量发展、区域一体化发展,通过对长三角区域教育的定期评估,形成对发展质量的动态观察和研判。
注重智库政策话语的理论创新。“硬实力”“软实力”和“巧实力”这些政策话语都是由美国学者最早提出的。“软实力”这一概念很有冲击性,也很有包容性,而“巧实力”实际上是“硬实力”和“软实力”的有效结合。从“硬实力”到“软实力”再到“巧实力”,说明美国智库界的政策话语是不断适时演进的。中国智库现在能够提供什么带有原创性的政策话语呢?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出“合实力”的概念。“合和”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我们可以对这个概念作政策层面的转化,以表达中国人的智慧。我们一定要做出政策话语的创新,带有自己的原创性,要能够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共同组织开展人才培养、公共外交、社会服务等,对社会形成重要的舆论引导。教育智库研究应为长三角区域各类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政策方案,在人才培养、公共外交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也应发挥好智库对社会舆论的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