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山湖
泉山校区
白海校区
白海校区
集宁师范学院坐落在素有“中国薯都、风电之都、草原皮都、神舟家园、中国草原避暑之都”美誉的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学校占地1617亩,总建筑面积342758平方米。现有虎山、泉山、白海三个校区,虎山校区是学校与乌兰察布市共建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是乌兰察布市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和培训、集宁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基地。建筑面积近10万平方米的白海校区由乌兰察布市大力支持建成。位于老虎山下的虎山校区、白泉山下的泉山校区和霸王河畔的白海校区交通便利,风景宜人,苍松翠柏,交相辉映,是读书治学的理想之地。
集宁师范学院办学历史悠久,办学特色鲜明。1931年,原绥远省在集宁创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开启了乌兰察布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先河。1958年,依托之前设置的集宁师范学校,国家批准成立了乌兰察布盟师范专科学校,是集宁师范学院的前身。1995年,更名为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9年,经ibet国际集团门批准在集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集宁师范学院。在历史的更迭中虽然校址、校名几经变迁,但“求实创新、为人师表”的校训精神一直激励师院人勤学善思、孜孜以求。多年来,集宁师范学院始终不渝为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培养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用得好”的各类人才,为国家、自治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的经济文化教育事业、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和边疆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被誉为乌兰察布基础教育、民族教育的摇篮。诚如国家领导人为母校的题词“春华秋实桃李满天下,教书育人英才遍草原”。
秉承师范性 坚守教师教育使命
集宁师范学院始终以边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民族教育师资培养为己任,为内蒙古自治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基础教育教师,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升本后,继续弘扬优秀的办学传统,坚持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目前,学校设置17个师范类专业。学校与区内同类院校错位发展,重心下移,面向初中、小学、幼儿园,整合教师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加强学生从教能力培养,提高就业竞争力,培育办学特色,毕业生遍布乌兰察布市11个旗县市区和内蒙古自治区的中小学、幼儿园。
学校主动承担乌兰察布地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工作,从2011年开始,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国培计划”,累计培训中小学、幼儿骨干教师,幼儿园园长以及集宁区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共2974人次。
彰显民族性 传承创新民族文化
乌兰察布市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有文字记载以来就是草原文明与中原文明、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水乳交融的沃土,孕育出光辉灿烂的察哈尔文化,留下了弥足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学校主动担负起挖掘、整理蒙古族察哈尔传统文化资源职能,成立了察哈尔文化研究院,依托“蒙古族及北疆少数民族传承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这一平台,在察哈尔蒙古历史、地理、生态、音乐、民俗学等方面,开展多学科、多领域研究。研究团队已出版《察哈尔史》《察哈尔民俗文化》《蒙古族察哈尔民歌欣赏》等专著共20余部,发表论文30余篇,科研课题10余项,为传承保护与开发利用少数民族优秀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集宁师范学院是乌兰察布和内蒙古自治区培养民族教育教师的摇篮。成立于1976年的乌兰察布蒙古族师范学校是当时乌兰察布仅有的一所为民族基础教育培养蒙语授课教师的学校,到2000年,共培养了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教师2400多人。乌兰察布蒙古族师范学校并入集宁师范学院后,组建了蒙文系,招收蒙古语言文学专业和学前教育(蒙授)专业学生,已毕业学生1000多人,现有在校生335人。
突出地方性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实施,乌兰察布市成为陆路开放的前沿。学校始终牢记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社会责任,主动实施转型发展战略,面向市场优化结构,围绕产业建设专业,努力对接经济振兴,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围绕乌兰察布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开设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数字媒体艺术、旅游管理、空中乘务、软件工程、环境艺术设计等急需专业,培养对口人才,努力构建开放合作、协同交互、产教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应度。
主动提供智力支持。紧扣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学校成立乌兰察布经济发展研究院、乌兰察布市经济作物病虫害防治中心等10多个面向地方经济社会的科研院所,充分发挥学校知识密集、人才聚集的优势,建立智库,凝聚智慧,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积极承担各类培训。为各旗县市区干部人才、内蒙古京咫蒙旅游传媒公司、乌兰察布市旅游投资公司、乌兰察布大数据服务外包产业等承担培训任务,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加强应用性 积极推进转型发展
2016年,按照国家ibet国际集团门、发改部门、财政部门关于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精神和内蒙古自治区总体部署,学校从办学实际出发,确立了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的办学目标。
在办学思路上,促进五个转型:一是办学理念从学科本位向就业本位转型;二是人才培养定位从学科人才向应用技术人才转型;三是教师队伍从单纯的学术资格标准向“实践能力+学术能力”标准转型;四是教学理念从学科知识本位、以理论知识灌输为主,向职业技能本位、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转型;五是培养目标从文凭导向的教学研究型人才向就业导向的应用技能型人才转型。
在人才培养方案上,学校认真研究高校转型发展的政策精神和措施办法,学习兄弟院校先进经验,拓展眼界、开阔思路。对合作办学专业,引入行业企业专家协助制定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实习实训等方案。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本科专业全面实施“3+1”培养模式,增加实习实训课时,重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努力实现五个提高,即:逐步提高专业与行业的衔接度,提高社会和企业的参与度,提高学生实习实训的支撑度,提高学校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提高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满意度。
在平台建设上,学校先后与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标华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博教育集团、青岛软件园等11个专业领域开展合作办学,目前在校生1792名。积极推进学校转型发展,适应乌兰察布市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乌兰察布市政府部门合作建成乌兰察布市创业园和集宁师范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作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基地以及与行业企业合作发展的平台。目前,园区已正式投入使用。
滋兰树蕙,桃李芬芳。2017年是集宁师范学院迎接ibet国际集团门本科教学合格评估的关键年,也是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年,办学近60年来,一代又一代的师院人扎根边疆民族地区,砥砺耕耘,薪火相传,秉承师范性、彰显民族性、突出地方性、加强应用性。目前,全体教职员工正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加快转型发展的步伐,力争四年内建成本地区“转型发展示范学校”,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新的贡献。